宁波在线讯(记者李竹青)

“终于放心了,很欣慰,只要红十字会通知我,我会立即重新体检,随时可以捐献。”宁波市北仑区公交司机陈师傅说这话时,语调兴奋且坚定。

陈师傅是一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今年4月体检合格后,他撸起袖子做好救人的准备,但患者一方却再无音讯。病情加重了吗?是不是没钱做移植手术?为了找到患者,陈师傅在网上发帖寻人。

半年多来,这成了他沉甸甸的心事。

他(她)还好吗?这两天,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带着陈师傅的疑问咨询了多个部门。

记者先找到北仑区红十字会一位负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王姓工作人员,陈师傅采血配型和体检,都是他通知并陪同的。

患者的详细情况,王先生也不知情。他说,根据捐献的机制,在这之前,地方红十字会不会得到任何消息。提起陈师傅,王先生印象很深刻,他回忆,第一次通知陈师傅采血配型时,他就很开心,一直说自己的心情像中了大奖,可以救人了。

随后,记者先后联系了宁波市红十字会、浙江省红十字会,最终在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一位工作人员查询到了和陈师傅配型成功的那位患者的情况。

由于干细胞捐献有“双盲”规定,既捐献者和受捐者互不知悉对方信息,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不能过多透露患者的详情,她只告诉记者,这位患者是位小孩子,今年4月陈师傅体检合格时,孩子的病情有变化,不适合移植,捐献也就不得不搁浅了。

让人欣慰的是,这位工作人员还查到,中华骨髓库刚下发了再次捐献造血干细胞计划。“也就是说,这个孩子病情稳定了,目前的情况是可以接受移植的,很快,陈师傅就能接到体检复查的通知。”她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体检有效期是3个月,超过了就要复查。

11月15日,记者通过电话向陈师傅传达了这个好消息,他说,担心了半年多,终于放心了。“我也是个爸爸,知道这条小生命一直在坚强地和病魔斗争,我很欣慰,也很感动,只要接到通知,我马上去体检,随时可以捐献”。

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健康饮食……这些早已成为陈师傅的生活习惯,他相信,自己的身体应该不会有问题的。“孩子,你一定要坚强,只要你身体条件允许,我会第一时间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加油。”这是陈师傅最想和这位小患者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