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光明许诺生命

2022.09.15

2022年9月15日是第19个“世界淋巴瘤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联合主办的以“点亮光明,许诺生命”为主题的淋巴瘤患者现场交流会在我院圆满落幕。

本次交流会聚集了两家医院淋巴瘤科的众多专家医生,以及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患者和家属,大家齐聚一堂,共同聆听了淋巴瘤治疗的最新进展,并分享了抗击淋巴瘤之路上的点点滴滴。


交流会伊始,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院长梁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朱军教授和北京癌症康复会的秦茵秘书长致辞,开启了此次现场交流会的帷幕。

首先,梁军教授在致辞时指出,第19个“世界淋巴瘤日”是点燃生命希望、坚强生命力量的日子,淋巴瘤科在医学、药学领域不断地突破和创新,从过去的跟跑,现在的并跑以及到未来的领跑,为患者带来了一次次治愈的希望。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国家对肿瘤领域、淋巴瘤医学研究的大力支持以及对淋巴瘤患者的关怀与爱护,更基于淋巴瘤医学专家、药学专家以及淋巴瘤科团队的不懈努力与通力合作,才为淋巴瘤患者一次次的创造福祉。他鼓励现场患者与淋巴瘤科一起携手点燃重获新生的希望,奔向健康。


梁军副院长致辞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在讲话中重温了“世界淋巴瘤日”的历程,他表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优秀的淋巴瘤科团队携手,一定能在抗击淋巴瘤之路上更好地为患者做好服务,不断创造治愈的希望。


朱军教授致辞


秦茵秘书长致辞

此次交流会的第一个环节主题是“美好,愿景”。随着全体淋巴瘤患者的庆生仪式拉开帷幕,患者代表及家属与梁军教授、朱军教授、刘新建教授、刘卫平教授、王小沛教授等专家共同切蛋糕,庆祝新生。随后,医患双方互赠礼物,表达了双方的深厚信任和感情。



淋巴瘤患者庆生仪式

接下来,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郭嘉茵女士为大家带来了名为《生“声”不息》的精彩演奏,这首曲子由曾经身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患者的一名作曲家谱写,在接受CAR-T治疗后,如今他已经能够回归正常的生活。郭女士的精彩演奏获得了在场专家和患者的热烈掌声,希望能够通过这首曲子将治愈的希望带给更多淋巴瘤的患者。


郭嘉茵女士现场演奏

在由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淋巴瘤科王小沛主任担任主持的主题为“美好,讲述”的第二个环节中,吴梦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哪些淋巴瘤患者更适合CAR-T疗法”的精彩演讲。

我院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患者现场交流会温情举办


王小沛主任环节主持


吴梦教授“CAR-T疗法”精彩分享


刘新建主任环节主持


“CAR-T”治疗患者感受分享

刘卫平教授在现场采访了两位接受CAR-T治疗的患者,他们分享了在淋巴瘤科接受CAR-T治疗的过程和感受,并表达了对医生的感激之情。刘卫平教授表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已经积累了200多例CAR-T治疗的经验,很高兴看到CAR-T能够造福淋巴瘤患者,今后,两家医院将携手造福患者。


医患合影

“点亮光明,许诺生命“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患者现场交流会活动在医患合影中圆满落下帷幕,在座的医生专家共同表达了对患者和嘉宾的感谢和祝福,希望未来能够涌现更多的治疗方法,为淋巴瘤患者保驾护航,带来更多生命的希望。

关于淋巴瘤科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淋巴瘤科是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同创建。医生团队基本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的原班人马,护理团队由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组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专业从事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全国收治淋巴瘤患者最多的科室之一,也是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患者数量最多的科室,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国内外淋巴瘤治疗领域的著名中心,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诊疗指南主要制定单位,卫生部淋巴瘤临床路径主要制定单位。

经过淋巴瘤科治疗后,接近70%的患者可以长期生存,这其中一大部分患者还可以达到治愈。我科积极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跃居国内前列。我们积极推广和促进淋巴瘤规范化诊治,同时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个体化综合诊治平台,我科与病理科、外科、放疗科、影像科、核医学科等密切合作,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疑难病例会诊,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综合诊疗方案。借助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平台新药和新治疗方法,结合应用的临床研究,为患者提供国际上最新的医疗成果。

时至今日,淋巴瘤科始终秉持着“厚德精医,载大医精诚;博学笃行,展医者仁心”的行医初心,不断提高团队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既体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精湛医术,又体现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深厚底蕴。未来我们争取开展多项临床研究,为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