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宋红胜见习记者金萍通讯员马啸

你知道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是多少吗?一般来说只有万分之一到几十万分之一!就是这样被称作“奇迹”的概率,落在了新乡市原阳县“00后”大学生娄英俊身上。

近日,娄英俊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为一名白血病儿童带来了生的希望。提到义无反顾答应捐献的原因,他坚定地说:“成为一名医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也给了我无限的勇气。如果有机会再次捐献的话,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


“只要能够救人,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滴……滴……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里,娄英俊接受了造血干细胞采集。随着仪器转动,鲜红的血液顺着管道从他的体内流出,经过造血干细胞分离后,又回输到体内。3个多小时后,采集顺利完成。

从他身上采集的2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为一名3岁白血病儿童垂危的生命续航。他也成了新乡市第57例、河南省第1344例、全国第16989例非血缘关系成功捐献志愿者。


其实早在2021年,娄英俊就已经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学校举办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宣讲会上,我了解到造血干细胞对血液病患者的重要作用,然后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娄英俊说,成为志愿者后,他会主动了解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各项事宜,做好了随时捐献的准备。

今年1月初,经中华骨髓库检索,娄英俊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当工作人员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随即,他开始为造血干细胞采集做准备,坚持早睡早起,积极锻炼身体。2月初,他收到了河南省肿瘤医院的骨髓采集计划,定下了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时间。

2月22日,娄英俊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办理好住院,完成了抽血化验等一系列检查。从2月22日到25日,娄英俊每天都要打两针动员剂,抽两次血。2月26日当天,他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

“经过前期了解和医生的嘱托,我知道这个过程中身体可能会有点不舒服,但真的打上动员剂后,多个身体部位的酸痛感还是让我记忆犹新,有时甚至会难以入眠。”娄英俊说,尤其是捐献当天,在3个多小时的采集过程中,身体的不适感愈发明显。

“我一旦退出,等待的患者可能就真的没有生存的希望了。而且跟患者的痛苦相比,我的这些不适简直太小儿科了。”娄英俊说,“我只希望采集的过程可以快点、再快点,让患者能赶紧用上我的造血干细胞,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希望能通过我,鼓励更多人加入到捐献队伍中”

如今,身体已经恢复的娄英俊正在家乡全力备战研究生复试,他所选择的学校,仍是自己的母校——天津中医药大学。

“小时候我的身体不太好,经常看医生,或许也是这个经历,让我从小就有成为一名医生的想法。”娄英俊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在成为一名医学生后,更觉得自己身上有了莫大的责任,所以在得知自己可以捐献造血干细胞后,才会如此义无反顾。

捐献完成后,娄英俊也成了身边亲戚、朋友眼里的“大红人”,不少人主动联系他,在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之外,问得最多的就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

“之前大家对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了解得很浅显,觉得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可能会排斥成为志愿者。”娄英俊说,自己现在成了一个“行走的教材”,他向朋友介绍了相关知识,身边的人也通过他,消除了不少“刻板印象”,甚至还有不少同学跟他说也想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

“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挽救重症血液病患者来说十分重要,我也希望能通过我,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鼓励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生命的希望。”娄英俊告诉顶端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