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记者郑晶晶通讯员高琛琛)为了挽救外地一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儿的生命,今日(16日),40岁的十堰退伍军人陈先生在武汉儿童医院捐献了165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今日,工作人员已将这些“生命的种子”带回患儿所在医院,回输到其体内。

加入骨髓库3年后得知配型成功
陈先生是名退伍军人,目前是十堰医疗系统的一名公职人员。陈先生曾经服役的部队是抗洪抢险模范旅,他在部队时深受教育,几年的部队生活也锻造了他坚韧的意志和乐于助人的品格。
2000年开始,他在部队时就开始多次无偿献血,至今已义务献血近20次,总计数千毫升。2015年1月,他在一次义务献血时,留下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以下简称“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2018年8月,他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工作人员来电,工作人员说,他与一位血液病患儿初配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陈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当时我有点意外,没想到这么快就匹配上了。有些人加入后一辈子都不会被选中,我既然有这份幸运能够帮助他人,当然会义无反顾地去做。”
2019年4月,陈先生进行了高配检测,可直到6月还没接到通知,他急得打去电话咨询:“难道我没达标?”骨髓库工作人员告诉他,高配显示他与患儿10个点位全部相合,只是为了配合对方周期,才准备6月底通知他来汉打动员剂。陈先生这才放下心来。
原本陈先生并未将捐髓一事告诉任何人,包括父母和妻儿,直到来汉前两天,他与母亲碰面时无意中提起两天后要去武汉,在妈妈陈女士的一再追问下,他才告知自己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陈先生的母亲陈女士是名退休的医务工作者,对儿子捐髓救人的决定,她虽然有些心疼儿子,但非常支持。而陈先生的妻儿得知此消息,也为他点赞,儿子为他竖起大拇指:“爸爸做的是件大善事!”
每天坚持快走5公里保持最佳状态
自从得知自己符合捐献条件,陈先生便坚持开始为捐献做准备。为了保持最佳身体状态,他每天早睡早起,上下班改为步行,每天坚持快走五公里,并且饮食也由之前爱吃辛辣食物变得非常清淡。短短一个多月,他就减掉了近10斤。7月11日,他动身来到武汉做捐献前的准备,每天需要注射动员剂,注射动员剂后会有腰疼等不适感。每天儿子都会打来电话问他“打针”疼不疼,陈先生笑着告诉儿子:“有一点,不过没关系。比起帮助别人的快乐,这不算什么。”
今日在武汉儿童医院采集室,捐献顺利进行。陈先生躺在病床上,医生从一处静脉引出血后,仪器把需要的细胞提取出来用于移植,不需要的成分又“送”回他的体内。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功能,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人体将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的造血细胞数量。中午采集结束,陈先生捐献了165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他也成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全国第8607位、湖北省第387位志愿者。
今日采集结束后,陈先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患儿母亲的感谢信。“感谢您的爱心和无私的帮助,给了我的女儿第二次生命,也拯救了我们的家庭。等她长大后,我们会让她将这份爱心传播给更多的人……”提起即将获救的孩子,陈先生满是笑意:“我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希望孩子茁壮成长,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今日,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工作人员陈敏军告诉记者,像陈先生这样和对方10个点都配上的情况非常少见,只有几十万分之一的几率,“这个孩子真的太幸运了!”
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熊昊介绍,目前造血干细胞捐献采用从外周血中采集干细胞。也就是说现在的技术已经不需要再从脊椎中采骨髓了,捐献者不需要手术,只要通过血液分离机就可以了,其捐献过程就和现在血站捐献机采血小板类似,捐献后几天就基本可以完全恢复健康。陈先生用自己的行动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为他点赞。